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并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并發癥高達100多種,是已知并發癥最多的一種疾病。
一、糖尿病并發癥最致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已成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對人體的危害僅次于癌癥。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
失明、心梗、中風、肢體壞死,都可能是糖尿病并發癥導致的嚴重后果。臟器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有50.45%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血管并發癥死亡,有68%的患者在確診后5年之內就出現了左心室功能障礙。特別是當患者同時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多重危險因素時,發生心血管并發癥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重視心血管并發癥。
為及早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變,建議每位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檢查。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可通過選擇能護心的降糖藥物和生活方式的配合,遠離心血管死亡威脅。
二、記住7.0和11.1
經常有患者在門診問:“大夫,我沒有三多一少的癥狀,怎么就得糖尿病了?”
有1/3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會有一些非典型癥狀,甚至是無癥狀表現。關于血糖的標準,只要記住兩個數字:7.0和11.1。一般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11.1就需要來醫院就診,進一步明確檢查是不是有糖尿病,還有一些反復發作的餐前低血糖、莫名的皮膚瘙癢、反復感染等也需要進行血糖篩查。
三、做好3個“自我管理”
傳統的糖尿病就醫模式主要由醫生進行藥物處方并給予一定的教育指導,難以覆蓋患者的院外管理。其實,在超過95%的時間里,糖尿病患者都是自我照料,患者院外的血糖管理才是決定整體血糖控制的因素,因此,掌握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學會自我管理至關重要。
糖尿病是終身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管理和治療,不要誤信“早期用藥會依賴”,也別誤入“我有偏方可治愈”等歧途。
1、心態管理:血糖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不必過分焦慮,保持樂觀自信和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很重要。
2、學習管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了解糖尿病和它的并發癥,才能有效避免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3、目標管理:保持控制血糖達標的習慣,主食、水果等要嚴格按照標準攝入,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加強鍛煉,作息規律,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按時按量用藥打針;定期到內分泌科或糖尿病專病門診就診,實現糖尿病及并發癥的早篩查早診斷。
糖尿病是一組由多病因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為特征的終身性代謝性疾病。長期血糖增高,大血管、微血管受損并危及心、腦、腎、周圍神經、眼睛、足等,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糖尿病并發癥高達100多種,是已知并發癥最多的一種疾病。
一、糖尿病并發癥最致命
糖尿病是一種常見病、多發病,已成為現代疾病中的第二殺手,對人體的危害僅次于癌癥。糖尿病本身不致命,致命的是嚴重的糖尿病并發癥。
失明、心梗、中風、肢體壞死,都可能是糖尿病并發癥導致的嚴重后果。臟器功能障礙、腎功能衰竭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相關研究數據顯示,有50.45%的糖尿病患者由于心血管并發癥死亡,有68%的患者在確診后5年之內就出現了左心室功能障礙。特別是當患者同時存在高血糖、高血壓、高血脂等多重危險因素時,發生心血管并發癥的概率會大大提高,因此,糖尿病患者需要更加重視心血管并發癥。
為及早發現糖尿病性心臟病變,建議每位糖尿病患者定期做心電圖和超聲心動檢查。對于2型糖尿病的治療,可通過選擇能護心的降糖藥物和生活方式的配合,遠離心血管死亡威脅。
二、記住7.0和11.1
經常有患者在門診問:“大夫,我沒有三多一少的癥狀,怎么就得糖尿病了?”
有1/3的早期糖尿病患者會有一些非典型癥狀,甚至是無癥狀表現。關于血糖的標準,只要記住兩個數字:7.0和11.1。一般空腹血糖大于7,餐后2小時血糖大于11.1就需要來醫院就診,進一步明確檢查是不是有糖尿病,還有一些反復發作的餐前低血糖、莫名的皮膚瘙癢、反復感染等也需要進行血糖篩查。
三、做好3個“自我管理”
傳統的糖尿病就醫模式主要由醫生進行藥物處方并給予一定的教育指導,難以覆蓋患者的院外管理。其實,在超過95%的時間里,糖尿病患者都是自我照料,患者院外的血糖管理才是決定整體血糖控制的因素,因此,掌握糖尿病的基礎知識、學會自我管理至關重要。
糖尿病是終身慢性疾病,需要終身管理和治療,不要誤信“早期用藥會依賴”,也別誤入“我有偏方可治愈”等歧途。
1、心態管理:血糖出現波動是正常的,不必過分焦慮,保持樂觀自信和對自己負責任的態度很重要。
2、學習管理:知己知彼才能百戰不殆,了解糖尿病和它的并發癥,才能有效避免和延緩病情的發展。
3、目標管理:保持控制血糖達標的習慣,主食、水果等要嚴格按照標準攝入,避免血糖忽高忽低;加強鍛煉,作息規律,定期進行體格檢查和血糖檢測,包括空腹血糖、餐后2小時血糖和糖化血紅蛋白,按時按量用藥打針;定期到內分泌科或糖尿病專病門診就診,實現糖尿病及并發癥的早篩查早診斷。